http://iea.cass.cn
机构人员
张继焦
职称: 研究员
电话: 010-84121531,13801366065
邮箱: jjzhang@cass.org.cn
zhjijiao@126.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六号办公楼民族社会研究室

当前位置: 首页机构人员— 张继焦

个人基本信息

张继焦,男,汉族,1966年2月出生,法学博士,无党派,研究员,现任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

职务及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
中国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侨联主席;
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
中国民族学学会法人代表兼副会长;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都市与企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席;

从事工作及专长

现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主要学术专长是经济社会学(包括企业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经济社会转型等)、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

科研成果

(一)专著:
1.《城市》,北京:长征出版社,1998年。
2.《市场化中的非正式制度》,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3.《价值链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
4.《控制链管理—防范客户风险和应收账款风险》,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
5.《城市的适应——迁移者的就业和创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6.《亚洲的城市移民——中国、韩国和马来西亚三国的比较》,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7.《企业和城市发展:并非全是经济的问题》,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
8.《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凯里市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版社,2015年。
9.《企业人类学:从社会结构视角分析经济行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10.《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五指山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4月。
11.《当代人类学:新“功能-结构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8月。

(二)论文:
12.张继焦:《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特点和发展——中外人类学和民族学比较分析》,《云南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第57-63页。
13.张继焦:《英美人类学对都市的研究》,《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第13-18页。
14.张继焦:《都市人类学分析方法的演进与创新》,《世界民族》1996年第1期,第32-35页。
15.张继焦:《从流行文化到大众文化——都市中的卡拉OK现象》,《民俗研究》1997年第2期,第7-11页。
16.张继焦:《转型期的新兴阶层或边缘阶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第89-92页。
17.张继焦:《中国阶层结构由刚性向弹性的转型》,《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第25-31页。
18.张继焦:《非正式制度、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1期,第200-207页。
19.张继焦:《外出打工者对其家庭和社区的影响——以贵州为例》,《民族研究》2000年第6期,第61-67+107页。
20.张继焦:《人类学方法的特点、不足和改进方向》,《民族研究》2002年第5期,第57-59页。
21.张继焦:《国际都市人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81-89+143页。
22.张继焦:《差序格局:从“乡村版”到“城市版”——以迁移者的城市就业为例》,《民族研究》2004年第6期,第50-59+108-109页。
23.张继焦:《城市中的人口迁移与跨民族交往》,《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69-74页。
24.张继焦:《城市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与迁移就业》,《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第64-68页。
25.张继焦:《关系网络:少数民族迁移者城市就职中的社会资本》,《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74-80页。
26.张继焦:《亚洲城市移民:中国、韩国和马来西亚三国的比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2-8页。
27.张继焦:《“企业人类学”的实证与应用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15-21页。
28.张继焦:《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第14-21页。
29.张继焦:《中国城市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形成——民族企业与民族企业家的作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17-22页。
30.张继焦:《中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第69-73页。
31.李宇军、张继焦:《从价值链角度看企业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思想战线》2011年第3期,第27-32页。
32.张继焦:《亚洲各国移民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亚洲的大都市:建立移民研究合作机制”国际会议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第156-157页。
33.张继焦、李宇军:《中国企业都“富不过三代”吗?——对“老字号”企业长寿秘诀和发展前景的社会学分析》,《思想战线》2012年第4期,第48-53页。
34.张继焦:《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看“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对鹤年堂、同仁堂的比较研究》,《思想战线》2013年第3期,第34-40页。
35.张继焦:《“伞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新概念》,《思想战线》2014年第4期,第54-61页。
36.张继焦:《企业人类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71-82页。
37.张继焦:《“自上而下”的视角:对城市竞争力、老商街、老字号的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第59-65页。
38.张继焦:《“蜂窝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另一个新概念》,《思想战线》2015年第3期,第77-86页。
39.张继焦、尉建文、殷鹏、刘波:《换一个角度看民族理论:从“民族-国家”到“国家-民族”的理论转型》,《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第3期,第1-13页。
40.张继焦:《企业人类学:学科体系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第106-118页。
41.张继焦:《当代人类学社会学理论的比较分析:后现代主义,还是新制度主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第31-36页。
42.张继焦:《企业人类学视角:“老字号”的长寿秘诀与“伞式”发展模式》,《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21-26页。
43.张继焦:《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热点议题和发展动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第32-39页。
44.张继焦:《企业人类学:人类学的第四次革命》,《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第23-27页。
45.张继焦、柴玲、陈楠、殷鹏:《再论“国家—民族”理论》,《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第29-35页。
46.张继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5-14页。
47.张继焦:《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韩国首尔挖掘餐饮老字号价值的经验与启示》,《城市》2016年第6期,第66-69页。
48.张继焦:《城市转型中的老字号、老商街:首尔与北京的比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17-20页。
49.张继焦、柴玲、黄莉、尉建文:《传承与发展:老字号企业创新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第33-37页。
50.张继焦:《走出研究范式的困境:企业人类学的“四层次分析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92-100页。
51.李宇军、张继焦:《企业人类学:“老字号”研究的四个阶段和范式转变》,《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95-103页。
52.张继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最新趋势:走出村落,以老字号为抓手,走向现代化》,《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第39-44页。
53.张继焦、李宇军:《“城市复兴”研究:五个发展阶段及其未来展望》,《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第75-79页。
54.李宇军、张继焦:《城市复兴: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动力》,《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36-40页。
55.张继焦:《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性转向》,《思想战线》2017年第6期,第9-16页。
56.张继焦:《新结构主义:一种对“中国式发展”的新解释》,《中州学刊》2018年第1期,第71-76页。
57.张继焦:《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不同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62-69页。
58.张继焦、尉建文:《三论“国家-民族”关系——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49-54页。
59.张继焦:《新功能主义: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的新价值》,《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4期,第61-66页。
60.张继焦:《费孝通的三个重要理论都过时了吗?——对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转型的思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41-46页。 
61.张继焦、党垒:《边疆地区的中心化还是边缘化?——以海南古代教育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19年第2期,第72-79页。 
62.张继焦、吴玥:《中英知识交流视域中的传统手工艺及其品牌塑造》,《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第3期,第175-185页。 
63.张继焦、党垒:《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基于中国与英国的经验启示》,《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第84-90页。
64.张继焦、党垒:《解答李约瑟之问:中国是否有过“工业革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112-119页。
65.李宇军、张继焦:《历史文化遗产与特色小镇的内源型发展——以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为分析框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44-49页。 
66.张继焦、吴玥:《中国人类学发展70年》,《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第4期,第111-119页。
67.张继焦、刘仕刚:《论中国人类学学科体系建设——基于“三个方向”与“三种能力”的分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134-144页。 
68.张继焦:《中国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关系研究现状及展望》,《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第85-90页。
69.张继焦、吴玥:《文化功能视角下海口府城公期之功用与价值》,《百色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43-49页。 
70.陆霓、张继焦:《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第159-165页。 
71.刘仕刚、张继焦:《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困境和发展新方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40-49页。 
72.张继焦、吴玥:《中国信仰文化体系的新探索:与杨庆堃和华琛的对话》,《青海民族研究》2020年第1期,第80-88页。 
73.张继焦:《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从“二分法”到“四分法”》,《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17-23页。 
74.张继焦、吴玥:《粤商及其所建立的岭南地区和全国性市场体系——与费正清和施坚雅的对话》,《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6期,第48-55页。
75.张继焦、党垒:《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困境:从“分离说”到“配套说”》,《思想战线》2020年第4期,第34-43页。
76.张继焦、吴玥:《民族八省区的文旅融合发展——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现代”转型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7期,第113-120页。 
77.张继焦:《换一个角度看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3期,第178-189页。
78.张继焦、侯达:《民族传统节日:结构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与文旅融合发展》,《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12期,第140-147页。
79.张继焦:《从全球战“疫”中读懂中国自信》,《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020年4月17日。
80.张继焦、党垒:《抗击疫情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学刊》2021年第1期,第66-72+91页。
81.张继焦、吴玥:《中国民族研究的重大转变:从借用国外理论到建构中国学派》,《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36-47页。
82.张继焦、侯达:《晋商及其所建立的全国市场体系:超越施坚雅的“区域市场观”》,《青海民族研究》2021年第1期,第35-40页。
83.张继焦、侯达:《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传统-现代”转型与“文旅融合”发展》,《贵州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第153-159页。
84.张继焦、吴玥:《基于文化遗产的“结构—功能”变迁,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源性可持续发展》,《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第128-136页。
85.张继焦、侯达:《伞式社会与蜂窝式社会:晋商兴起和发展的内生性进程》,《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第167-175页。
86.张继焦、吴玥:《构建全球与中国“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第37-44页。
87.张继焦、吴玥:《西方民族志的发展阶段及中国实践反思》,《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95-105页。
88.张继焦、吴玥:《当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和三个意义》,《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170-182页。
89.张继焦:《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第1-7页。
90.张继焦,张爽:《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下民族文化遗产的结构转型——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例》,《民俗研究》2023年第4期,第124-134+160页。
91.张继焦,张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走廊研究的新分析框架》,《民族学刊》2023年第5期,第16-25+119页。
92.张继焦,吴玥:《中国经济社会变迁——内卷还是发展?》,《贵州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第76-86页。
93.张继焦,郝双玉:《三论边疆地区的中心化与边缘化——与“新清史”的对话》,《广西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第1-8页。
94.张继焦,吴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种学术传统》,《青海民族研究》2022年第4期,第134-144页。
95.张继焦,邵伟航:《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看城市老街区市井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型——以北京市的老街区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5期,第161-168页。
96.张继焦,孙梦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城市民族工作》,《民族学刊》2022年第5期,第1-7+130页。
97.张继焦:《人类学家看侨商的寻根经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8月18日第12版。
98.张继焦:《谨慎看待后现代主义思潮,民族学研究应关注现实重大问题》,《人民日报》2018年4月2日学术版。
99.张继焦,“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人民日报》2021年12月3日理论版。

(三)其他
外文
100.Peter Nas and Zhang Jijiao (eds). 《当代人类学》(英文专著)Anthropology Now: Essays by the Scientific Commis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 (IUAES) and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 (IUAES). Beij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 China, 2009. 
101.Sujiian Guo, Joel J. Kassiola and Zhang Jijiao (eds). 《美国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与经验》(英文专著)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and Experience in the U.S. and China's Western Regions, Rowman & Littlefield-Lexington, USA, 2010.
102.Ellen R. Judd and Zhang Jijiao (eds), 2011, 《亚太地区的劳动力迁移和社会流动性》(英文专著)Labor Migra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in Asia and Pacific Region, Beij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
103.Zhang Jijiao and Voon Phin Keong (eds), 2011, 《企业人类学:应用研究与案例分析》(英文专著) Enterprise Anthropology: Applied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Beij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
104.Zhang Jijiao & Howard Duncan (eds), 2014, 《中国和亚洲的移民:经验与政策》(英文专著)Migration in China and Asia: Experience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Migration, Netherlands: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B. V.
 
合著
105.沈林、张继焦等:《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1年。
106.张继焦、张运华著:《亚洲的城市移民——东南亚50位华人领袖、华商和经理人访谈录》,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107.张继焦、沈林著:《亚洲的城市移民—中国四个城市的调查:深圳、青岛、呼和浩特、昆明》,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108.[荷]彼特 J.M. 纳斯、张继焦主编:《当今国际人类学》,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109.张继焦、丁惠敏、黄忠彩主编:《老字号蓝皮书——中国“老字号”企业发展报告No.1(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110.黄忠彩、张继焦主编:《世界的盛会丰硕的成果——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最新学术成果概述》,北京:知识产权出版,2012年1月。
111.黄忠彩、张继焦主编:《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探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11月。
112.张继焦、黄忠彩主编:《新型城镇化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年10月,35万字。
113.王延中、王德强、张继焦主编:《多民族国家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年5月。
114.色音主编,张继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年刊201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115.张继焦、杨春宇主编:《社会转型:公共服务与治理机制》,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20年10月。
116.张继焦、刘卫华主编:《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企业案例及发展研究报告No.7(2020-2021)》,北京:金城出版社,2021年。

获奖情况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2023年8月)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