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ea.cass.cn
机构人员
宋小飞
邮箱: songxf@cass.org.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六号办公楼民族文化研究室

当前位置: 首页机构人员— 宋小飞

个人基本信息

宋小飞,女,法学博士(后),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现任民族文化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职务及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秘书长

从事工作及专长

现从事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人类学等方面研究。

科研成果

专著:
1.《萨满教美术的艺术民俗学解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此专著荣获2014年“全国博士后优秀学术成果奖”。
2.《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
3.《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服饰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
4.《匠心中国之南京云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
5.《元宵节》,黑龙江少儿出版社,2017年。
6.《服饰》,黑龙江少儿出版社,2020年。
普及读物:
1.《鸢飞鱼跃——民族学者的田野故事》(合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
学术论文:
1.《引领与协作:党领共治下的基层社区治理》,《江汉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
2.《踵事增华:民族文化研究的“双创”》,《文学遗产》2023第3期。
3.《上衣下裳》,《少儿国学》,2022第1期。
4.《文化重塑: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实践》,《百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5.《传统的重构:沧源佤族“摸你黑狂欢节”的赓续与创新》,《百色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6.《满族萨满教艺术中宗教元素的表达与生成》,《北冰洋研究》2021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7.《“走向消费”:从民俗文化到消费资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
8.《日常与实践——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探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9.《日常生活维度下的城市遗产保护——以丽江白沙古镇为例》,《学术探索》,2019年第11期。
10.《表现与生成——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中的宗教体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11.《宗教元素、审美构成与图像学——以满族萨满教艺术为例》,《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2期(人大资料复印转载)。
12.《试论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审美特性》,《中国边疆学》,2017年。
13.《消费社会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14.《20世纪以降中国萨满教的发展研究》,《满族研究》2018年第1期。
15.《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议》,《学理论》2018年第1期。
16.《满族萨满教艺术的存续性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2期。
17.《立足文化,精而多元》,《民族艺术》,2017年第1期。
18.《满族萨满器物美术及其价值》,《满语研究》,2013年第2期。
19.《浅谈民族文化旅游及其商业开发模式》,《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2期。
20.《哈尔滨湿地文化旅游中构建生态博物馆探微》,《学理论》2014年第685期。
21.《发展哈尔滨文化产品的对策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0月。
22.《探微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2月。
23.《对传统的回望与消费——当代语境下的满族萨满教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艺术人类学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24.《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路径与措施》,《北京市社会发展报告2015》,北京:工人出版社,2015。
25.《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战略思考》,《哈尔滨文化发展报告2014》,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2014。
26.《哈尔滨节日文化研究——从文化再生产看传统节日文化》,《哈尔滨文化发展报告2015》,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2015。
27.《对传统的回望与消费——当代语境下的萨满美术》,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8.《建构传统:牧民社会时间的释义》,《民俗研究》2011年第2期。
29.《蒙古族克什克腾部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变迁》,《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30.《从蒙古族“敖包文化”看其原始美术特征》,《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主持的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及国家社科重大委托等项目多项(略)。
其他
中央电视台《航拍中国》《典籍里的中国》等纪录片学术指导。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