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ea.cass.cn
机构人员
杨春宇
邮箱: cyyang@cass.org.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六号办公楼民族社会研究室

当前位置: 首页机构人员— 杨春宇

个人基本信息

杨春宇,男,白族,1976年7月出生,法学博士,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

从事工作及专长

现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主要专长是宗教人类学、海外民族志、民间社团组织、人类学方法和理论。

科研成果

论文:
2023,《维新时代的脱魂术:近代云南游冥类鸾书中的文体、技术和劫运观》,《民俗曲艺》221(03),137-186。
2023,《光宣年间云南圣谕坛考》,范纯武编《善书、经卷与文献》第九期,33-104。
2023,《圣谕坛流行云南考》,《世界宗教研究》 (02),58-68。
2021,《社会组织的传播与绵延:以金圭寺宏善大坛为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5), 87-101。
2021,《越过他者的肩头——论田野工作局面中的三种状态》,《中国社会科学评价》(03), 97-107。
2020,《在禄村书写文明——以圣谕坛为主线的复调民族志》,社会学研究 (05), 218-241。
2020,《民族地区社会组织:概念与数字》,载张继焦、杨春宇主编《社会转型:公共服务与治理机制》,市场出版社。
2019,《“道生法”的社会学意义——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视角》,《社会学评论》(05), 55-70。《新华文摘》网络版转载,2019-05-0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3期转载。
2018,《文明的多重普遍性:社会学本土化的主体、方式与对象》,《新视野》(04), 55-61。
2017,《群亦邦本:试论中国的齐民社会与社团正当性》,《社会学评论》(06), 69-87。
2016,《文明取向:社会学本土化的普遍性之维》,《社会学评论》(06), 20-27。
2015,《澳大利亚足球运动中的族群政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 28-35。 
2015,《民国社区研究与民间教门——以西镇圣谕坛为例》, 《社会学评论》(03),3-15。
2014,《洱源善书与近代鸾坛救劫运动的人类学研究》,载庄孔韶主编《人类学研究》(第4卷),浙江大学出版社,158-203。
2014,《汉语海外民族志实践中的“越界”现象——基于方法论的反思》,《世界民族》 (03), 31-40。
2013,《游牧与生态保护背景下的东乌珠穆沁旗的民间组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青年学术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48-163。
2012,《民族国家、帝国传统和日常生活——民间花会合法性的三个基础》,载色音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年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1-108。
2010,《平等竞争——从少儿足球竞赛看澳大利亚社会平等主义的再生产》,载谢立中主编《海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75-228。
2010,《宗教现象的弥散化与宗教经济学的盲区——以澳大利亚联合教会为例》,《宗教人类学(第二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36。
2007,《重新发现异邦——近年来汉语国外民族志的发展》,载高翔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54-465。
2007,《鬼魅的渊薮,鬼魅的力量——从三本民族志看人类学鬼魅研究的特点》,《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188-193。
2005,《看的方式——从视觉角度解读人类学史》,《思想战线》(03), 83-87。
2004,《喧嚣与低语——矿区中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的人类学研究》,载孙立平、林彬、刘世定、郑也夫主编《北大清华人大三校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2002-2003》,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代入现代人视角——近年大陆影视叙事中外国人形象的新功能》,与胡鸿保合作,《民族艺术》 (02), 81-85。
2001,《都市·符号·自我认同》,《北京社会科学》 (03), 150-155。
文章:
2020,《从海外踏上认识中国社会之路》,黄剑波、龚浩群、李伟华主编《成为人类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75-279。
2019,《拓展与交汇:中国人类学发展新取向》,《中国社会科学报》,12-25(007)。
2019,《博士毕业,修行开始》,王雨磊编《博士与论文》,新世纪出版社,332-341。
2018,《完整和真实:民族志对于海外研究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09-07(004)。
2018,《“非人类”的崛起:谈谈新世纪电影中的“他者”视角》,朱靖江主编,《燕园习影录》,九州出版社,347-356。
2016,《与“神经病”们欢聚在田野》,郑少雄、李荣荣主编《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商务印书馆,160-163。
2014,《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定位中国人类学》,《中国社会科学报》,06-27(A08)。获《新华文摘》2014年第18期转载。
2009,《社会转型与学科重建以来的人类学田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12-17(008)。
调查报告:
2019,《西藏乡村五十年社会变迁:朗赛岭村和柳村的回访研究》第四章“社会组织及其发展”及“附录一”中部分个案访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大理市卷》之“社会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四川省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 《云南生育健康研究会》、  《四川农村发展组织》 ,载中国扶贫基金会编《NGO扶贫行为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
书评:
《人类学家“与研究对象一起衰老”——评<人类学家在田野>》,《时代周报》之《时代阅读》版,2011-2-17。
2003,《内人中的局外人——体味民族志新作<在自我的阴影下>》,与胡鸿保合作,《思想战线》 (01), 133-135.
2001,《且看人看我——评顾定国先生所著<中国人类学逸史>》,《贵州民族研究》(04), 157-159。
2001,《弗里德曼及其汉人社会的人类学研究——兼评<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与胡鸿保合作,《开放时代》(11), 124-127。
2001,《本土化,新探索——<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读后》,与胡鸿保合作,《学海》 (02), 198-201。
译著:
2010,《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埃德蒙利奇原著,与周歆红合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被列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译文:
2009,《步入盛年的老龄化人类学研究》,[美]杰·索科洛夫斯基原作,《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41-46。
2008,《三个政权下的台北城市庙宇》,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原作,与胡鸿保合译,载赵旭东译《帝国的隐喻》附录,江苏人民出版社,347-388。
2009,《从地方到全球——都市人类学的重要性》,朱里安娜,普拉托文原作,《中国民族报》,08-14(006)。
2008,《国际视野下的儿童权利——介绍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儿童、青少年与童年人类学委员会》,迪帕.库玛.比赫拉(Deepak Kuma Behera)原作,《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5-10。
2008,《台湾中部的移民和家庭变迁》,埃尔登·斯皮尔(Alden
Speare)原作,杨春宇,胡鸿保合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117-133。
2006,《赫耳墨斯的困境:民族志描述中队颠覆因素的掩饰》,文森特·克拉潘扎诺(Vincent Crapanzano)原作,载《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出版社,81-109。
2002,《摩梭是“无父无夫的社会”吗?》,施传刚原作,与胡鸿保合译,《世界民族》(02), 55-57。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