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蒙古教育政策研究》
作者:网络信息中心 日期:2014-03-27 浏览次数:3176

作者:孙懿著

出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3年5月

字数:270千字

ISBN:9787531664925

页数:270

关键词:民国教育;政策研究

 

内容简介:

清末至民国,正是中国处于国力衰微的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边疆问题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从而使不同时期的蒙古教育政策各有不同的特点。本书将就清朝后期、北洋政府时期、抗战之前、抗战时期等不同时段,对蒙古教育政策进行阐述,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系国家出版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由《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当代学人边疆研究名著》两部分组成。前者共选出近50种近代以来面世的我国边疆研究学术著述,在实施点校的基础上,作出导读性与研究性的解题,予以重新出版;后者选择近50种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边疆研究的老一代知名学者、中年有为学者、年轻后起学者的著述,汇集出版。可以说,这些著作基本代表了目前我国边疆学研究的水平。

 

本书目录:

第一章清朝后期的蒙古教育政策

第一节蒙古教育改革的筹备

第二节新政与蒙古教育政策的改革

第三节清末蒙古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第二章北洋时期的蒙古教育政策

第一节北洋政府在蒙古地区统治机构的建立

第二节北洋政府的蒙古教育政策

第三节1918—1919年蒙古教育状况

第三章抗战前国民政府的蒙古教育政策

第一节蒙古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

第二节教育政策在蒙古地方的实施

第三节1935年前蒙古教育发展状况

第四章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蒙古教育政策

第一节 “边疆教育”政策

第二节边疆教育政策的内容

第三节边民教育的提出及其相关政策

第四节对已有教育政策的修订

第五节关于边疆教育师资队伍的相关政策

第六节经费资助政策

第七节南京国民政府蒙古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安置东北蒙旗受训青年十七名,保送新疆蒙生十三名及其他蒙生五十余名。

边疆社会教育是对民众进行普及文化知识、国民政府教育思想的重要阵地,社会教育的措施见于多处材料,现举其一:

本会二十七年度施政纲要,关于推广边疆社会教育一项,规定由本会所属各调查级分别就驻在地实地推行,以期逐渐提高边疆人民之文化水准,激发边疆人民之国家意识,增强边区民众之抗战力量,本会在抗战期间特定工作之一。其应先着手实施者为:1.筹设边地民众党校及识字班;2.筹设边地通俗图书馆;3.巡回讲演。其进行方法分述如下:

1.筹设边地民众学校及识字班。

各调查组或分驻所,必要时得就驻在地附近,就分解时间,筹设义务学校或识字班,斟酌当地民情及一般知识水准,并男女有无严密之界限等事,以为分立或合立之准则,鼓动其入学受课,由各该组人员轮流担任讲师,以便取得联系。盖边地民众旧道德观念尚甚浓厚,尊崇师道,相沿成习,循循善诱,实为深入民间之良好办法。故兴办义教,不仅联系感情,增进边民知识而已。

2.筹设边地通俗图书馆。

各调查组或分驻所,必要时得就驻在地之适中地点,设法筹设通俗图书馆,广征内地书报杂志,及有关该地文化之各种刊物,公开陈列,任人观览,以收潜移默化之效。凡入馆浏览者必系知识分子,最低限度亦为认识文字之人,只要文化食粮供给得宜,则吸收之分子必多实为增进边民知识,唤起边疆民众之良好方法也。

3.巡回讲演。

巡回讲演,在边地民众知识薄弱区域极为重要。盖其知识未开,口头演述易于唤起群众之认识。但最当注意者,讲演时须使听众完全了解,最好能使用方言,将讲演材料出之以平易语句,听者兴味浓厚,感受自易。各调查组或分驻所应按时就其附近利用人民集会之际,或民族聚集之处,携带轻便图书及宣传品物,宣达中央德意、政情、国内外大势及抗战消息,以增进边区民众对于时局之认识。

以上三种为目前推广边疆社会教育之前题,各调查组或分驻所应于调查工作之际,倍力奋进。

从笔者所见档案资料看,南京国民政府对一般民众的普及教育也比较重视,制定了针对群众的教育大纲,笔者发现的一份有关档案即名为《蒙旗民众教育大纲》。

 

作者简介:

孙懿(1961—),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民族理论研究。侧重于对我国民族教育、宗教及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的研究。主要著作:已出版《从萨满教到喇嘛教》《探寻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之路》等学术著作多部,在《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文章来源:王小霞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