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狍角帽的记忆
作者:刘晓春 日期:2018-04-08 浏览次数:4502

刘晓春生活照  摄影:吴恰堪奥伦

刘晓春生活照  摄影:吴恰堪奥伦

 我的女儿关伊圯,摄于2009年六一儿童节

 我的女儿关伊圯,摄于2009年六一儿童节

我的舅舅吴福兴,黑龙江省狩猎传承人。摄影:张林刚

我的舅舅吴福兴,黑龙江省狩猎传承人。摄影:张林刚

鄂伦春猎人吴宝荣  摄影:张林刚

鄂伦春猎人吴宝荣  摄影:张林刚

刘晓春与学者周毛草合影

刘晓春与学者周毛草合影

上世纪60年代,当兴安岭的第一场雪开始飘落的时候,阿妮(鄂伦春语:母亲)给哥哥缝制的“密塔哈”(鄂伦春语:狍角帽)也完工了,那一刻,我们几个做妹妹的是多么地羡慕大哥,他是家里七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而在鄂伦春人传统的狩猎生涯中,男孩注定是要被培养成“莫日根”(鄂伦春语:狩猎英雄)的。

我们的阿玛(鄂伦春语:父亲),是方圆百里的神枪手,他高超的狩猎技艺保证着一大家子的衣食无忧,而我们的阿妮,则有一双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灵巧双手,有许多人都会登门拜访,向母亲讨教兽皮服饰的制作技艺,甚至阿妮为了服饰配备的各种花纹和贴纸,也成了大家收藏和效仿的范本。

阿妮精湛的手艺,是在苦难和孤独的童年时光里就开始慢慢培养而成的。因为她的父母早逝,阿妮11岁就成了孤儿,由她的叔叔和婶婶抚养成人。在跟随大人们采集的日子里,那些优雅的野花,翻卷的流云,幽静的丛林,活泼的叶子,奔腾的河流......这一切都为她幼小的心灵注入了生机勃勃而又丰富美好的情感。没有笔和纸,就用灰烬里的木炭在白桦树皮上画画,大自然在白桦树皮上就有了更质朴、更单纯的美丽和灵性表达。接着就是和大人们一起缝制桦皮和兽皮制品,先从小物件开始,桦皮碗,桦皮盒,桦皮篓,烟荷包,皮手套,再到皮裤子,皮褥子,皮袍,皮靴等大的兽皮制品。当她成为母亲,能用自己的巧手亲自为孩子们缝制各种兽皮服饰,尤其是能为自己的儿子缝制漂亮威武的狍角帽时,那种自豪和幸福感,只有做了一个鄂伦春母亲才能深切体会到。

鄂伦春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和外兴安岭的密林深处,长期的狩猎生活以及漫长的严冬,使得鄂伦春人对山林和野生动物都有着坚实而深切的感情,生于山林,吃在山林,用在山林,死后亦回归于山林,是典型的山林之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尤其是兽皮服饰,更是鄂伦春人最普遍的日常服饰,它既可以抵御外界的寒冷,也可以在狩猎过程中更好地伪装自己,尤其是狍角帽,更是物尽其用,让每一次的收获都没有浪费,它的造型堪称绝美的艺术品。

上世纪60年代,鄂伦春人还在狩猎。母亲给哥哥做的那顶狍角帽,是那一年秋季,由父亲猎获的一只公狍子制作而成。“狍角帽”是由完整的狍头皮缝制而成。制作这种帽子,是将狍头皮原样剥取下来,熟制柔软后,将眼睛的部位镶上黑色皮子,把原来的两只耳朵去掉,用狍子皮另缝两只假耳朵,狍头上的角原样保留。在头皮下部常镶一圈皮子,作为帽耳,平时多卷在上边作帽沿,冷时将其放下来。“密塔哈”多为男子或儿童戴。狍角帽和真狍子的头部惟妙惟肖,在雪原或灌木丛里都极具隐蔽性,同时也可以引诱狍子,有时以假乱真到连猎人都无法分辨是狍子还是人。

上世纪70年代,哥哥响应国家号召,去部队当兵了,狍角帽被阿妮细心地收纳起来。哥哥入伍,家里少了一个劳力,父亲的家庭负担很重,但父亲无怨无悔,能为国家贡献一名士兵,父亲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哥哥不负众望,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军属,哥哥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再后来,姐妹们陆陆续续地到外地求学,其中有四个姐妹已定居在北京。虽然远离故乡,但对森林的思念,从未褪去。深厚的鄂伦春情结都化作家中林林总总的民族服饰和装饰,而狍角帽也和姐妹们一起来到了北京,在异地他乡和姐妹们一起追忆着鄂伦春曾经的辉煌和狩猎生涯。如果是节日或者朋友来访,大家就会把狍角帽从柜子里取出来,供大家欣赏拍照,然后戴上它,再穿上民族服装,出门参加节日庆典。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人永远都是节日上的亮点,象征着智慧、勇敢和力量的狍角帽,在那一刻仿佛被注入了神秘的力量,充满自信和坚定,用欣喜的目光注视着这个缤纷变换的世界。那些被阿妮亲手缝制的各种狍皮制品,在穿越丛林的劳作和时光的消蚀下,早已化作碎片微尘,但这一顶狍角帽却一直完美无瑕地保存下来,就如同印第安人头上飘动的羽翼一样具有神谕的力量。

2009年6月1日,对我和女儿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在北京中关村三小的组织下,56个民族的少年儿童齐聚北京,欢度六一儿童节。作为鄂伦春族代表,我的女儿有幸参加了这个特别的六一儿童节。那天,8岁的女儿很早就起床了,穿上了漂亮的民族服装,戴上了传家宝“狍角帽”,和其他55个民族的儿童一起,观看国旗升旗仪式,参观中南海,并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爷爷合影留念。由于女儿的年龄较小,被安排在第一排。记者问女儿,你是什么民族?女儿回答:“我是鄂伦春族。”记者又问,有什么话要对温爷爷说吗?女儿说:“愿鄂伦春山神保佑温爷爷!祝温爷爷六一儿童节快乐!”那天,温总理送给每个孩子一册他签名的《现代汉语词典》,那天,那个戴狍角帽的女儿成为摄影师的焦点。

对于狍角帽,我自己似乎比别人更加钟爱。在重要的场合,我会很庄重地用漂亮的民族服饰把自己打扮起来,然后戴上狍角帽,回归本真。相信万物有灵的鄂伦春人也坚信,生命从来不会真正的离开,它只是用另一种方式与你相遇。当我穿上民族服装,戴上狍角帽时,我会感觉有一种能量从头顶进入,世界从来都是广阔和美丽的,只是我们缺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传家宝,传达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

这一顶有分量、有温度的狍角帽,注入了母亲绵长的牵挂,注入了森林的风霜雨雪,也注入了兴安岭阳光的热度。注入了松林如诗般的咏叹,注入了祖先强者的灵魂,更注入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和信仰。在狍角帽温和橙色的荧光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一家人围坐在炭火盆的周围,母亲的手指在狍角帽上舞动,口中讲着“指甲精灵做皮鞋”的神秘童话,外面大雪纷飞,家里确是红红火火,一片温暖。家的美丽温馨,生命的绵延不绝,一切都与山林的记忆有关,美丽可以定格,故事却会永远流传。

 

文章来源:刘晓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