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和平坊"之前生今世
作者:邸永君 日期:2018-07-05 浏览次数:3633

形制一贯

题额三变

克氏写真

恩海赴难 

自中山公园[明清两代之社稷坛,民国三年(1914)易名曰中央公园,民国十七年(1928)再易名中山公园,沿用至今]南门驻足而望,可见一白色大理石牌坊存焉,额镌"保卫和平"。然其始建时,却名"克林德碑",立于东单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岁次庚子。西太后牝鸡司晨,昏庸老迈;义和拳乘势乍起,蚁聚乌合。妄言"刀枪不入",诈称"扶清灭洋",疯狂仇外,乱局乃成。是年6月,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区,各国使团成员及家眷性命难保,一日数惊。19日,清廷照会曰:"限二十四点钟内,各国一切人等,均需离京。"然无人护送,诸夷束手。即函请延缓限期。翌日,仍未见复音。上午巳时,德国公使克林德男爵,以年轻气盛,自告奋勇,仅携翻译名柯达士者,各乘小轿一顶,赴总理衙门交涉。行至东单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与巡逻至此之清军神机营八队章京、满洲正白旗后生恩海狭路相逢,即命其止步,克氏因骄纵日久,不仅置若枉闻,且向外鸣枪。恩海已得上锋"遇夷人即可杀"之明令,遂拔枪还击,毙克氏于轿内。同行之柯氏亦被击伤。乃且滾且爬,抱头鼠窜,侥幸遁归使馆。       

克氏被戕,顿成列强动武之口实。未几,八国联军自津门杀入京师 ,慈禧挟光绪先已出狩,辗转避于西安。旋恩海被执,斩首于克氏殒命处。

 德夷余怒未息,施压不断。 清廷无奈,遂递《国书 》,对克氏之殁"弥深惋惜",望德方尽捐嫌隙,早日定议和局。翌年, 《辛丑条约》立,首条即须为“克大臣”于遇难处筑牌坊一座,并由醇亲王载沣亲赴德国 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朝廷 ,诚表惋惜之意。诸国谅解,两宫回銮。经此事变,大清气数已尽,奄奄一息矣。 

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初十(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碑动工修建,经一年七阅月竣工。采四柱三间七楼形制,宽四丈七尺,高二丈;东西横跨东单北大街。上镌拉丁、德、中三种文字,泐以光绪皇帝名义颁布之《惋惜凶事之旨》 ,醇亲王载沣尝亲赴坊前致祭。无知引祸,妄动招辱,此之谓焉。

辛亥鼎革,民国肇基。民国七年(1918)11月11日,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中国以协约国一员,成战胜国。扬眉吐气,上下欢腾。翌年,为雪国耻,照会德国,须自行拆除克林德碑,移至中央公园。乃取协约国“公理战胜、强权失败”口号之半,易名曰"公理战胜坊"。恳请前清内阁中书、民国大总统文案许公宝衡题额。因于拆运过程中构件有失,故由七楼简为三楼。

1953年,吾朝主办"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于北京。为表达"反对战争、保卫和平"之共识,决定将“公理战胜坊”改称"保卫和平坊"。诚邀当朝名士、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题额,矗立至今。是为兹牌坊之前生今世也。

 

文章来源:邸永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