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瑜、艾菊红赴巴西贝伦参加国际第十六届民族生物学学会大会
作者:艾菊红 日期:2018-08-23 浏览次数:2915

受国际民族生物学学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资源环境与生态人类学研究室艾菊红研究员和舒瑜副研究员于8月7日至8月10日赴巴西贝伦参加第十六届国际民族生物学学会大会。

国际民族生物学学会于1988年在巴西贝伦召开了第一届民族生物学学会大会,此次是民族生物学学会大会30周年纪念,仍然回到贝伦召开。此次会议集第十六届国际民族生物学学会大会、第十二届巴西民族生物学和民族生态学研讨会、第一届世界社会生物多样性展示会和第9届帕拉州科学、技术与创新展示会于一体。会议的主题是“贝伦宣言30年后的土著与传统人口的权利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会议规模庞大,注册参会人员来自45个国家,1600多人,包括个人、大学、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传统社区组织、与土著和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各类团体,等等。会议有140多个分会场,25个工作坊和8个特邀小组,另外邀请了300多名土著人士参加会议。除了口头发表论文之外,还有展板展示研究项目。会议中心大厅特别开辟为社会生物多样性产品展示所,展示来自全世界各地不同族群的各类产品,全部是利用地方性知识的社会生物多样性产品,包括服装、食品、艺术品、装饰品、香料、化妆品、科技产品,等等。参会代表有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医学、化学、法律、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各个学科的专业人士,各位与会代表从各自专业领域的角度讨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的话题,表达世界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所有族群都有公平使用土地、保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以及各个学科对于地方性知识的研究与保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会议特别邀请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全球各地的土著代表在特邀小组发表演说,表达地方社会对于土地公平、土著权利的诉求,展示地方性知识对全球面临共同的生态环境危机、政治冲突所提供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会议最终根据近30年的发展,修改于1988年形成的贝伦宣言,以更好地维护土著权利,保证各个土著社区拥有保持自己生活方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舒瑜副研究员和艾菊红研究员分别提交并用英文发表了论文《中国西南德昂族泼水节仪式中的植物及植物用品》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此次会议展示了来自中国的本土性知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会议期间,二人与来自世界各国各个专业的参会代表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了解不同专业领域对于生物多样保护的不同研究视角,特别是南美人类学和民族学对于动植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态研究,这是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领域比较欠缺的。此次参会,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了解国际上人类学界对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方面研究的动向,为今后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方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和可资借鉴的方向与领域。

文章来源:艾菊红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