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国突厥语研究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承办的中国突厥语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突厥语研究会是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国家一级学会,秘书处设在该研究所民族文字文献研究室。学会自成立以来以促进突厥语文工作的发展,加强会员的相互学习与协作,通过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交流经验,提高中国突厥语文研究水平为工作宗旨,每次年会指定一个主题,邀请各地会员专家展开学术讨论。
本次年会结合突厥语族语言“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特征,以“突厥语族语言研究与‘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为讨论主题。本次年会迎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语言翻译局、民族出版社、西北民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新疆木卡姆学会、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的40多位正式邀请专家学者。另外,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出版翻译系统的青年骨干也列席了本次年会,包括正式代表和列席人员,约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
中国突厥语学会会长黄行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教授、中国民族语言翻译局局长阿力木•沙比提、民族出版社原副总编艾尔肯•哈德尔、中央民族大学突厥语学专家胡振华教授等大会致辞。
黄行会长首先介绍中国突厥语研究会在中国民族研究团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回顾成立以来的主要成就,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方面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北京外国语大学贾文键副校长在致辞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服务国家发展,开展新语种特别是突厥语系语种建设的现状和规划。他表示,突厥语研究会所做的事业与北外的事业高度契合,期待突厥语学界与北外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交流合作,北外愿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作出贡献。阿力木•沙比提局长在致辞中强调了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和发展民族语言研究和翻译的重要意义。艾尔肯•哈德尔原副社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加强语言文字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国内各个民族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和谐文明发展。胡振华教授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四次语言调查、文字创制工作的情况及其与北外的渊源,特别鼓励新一代学者脚踏实地、承前启后,为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和民族团结做出新的贡献。
本次年会分大会主旨报告和两个分会场展开讨论,中国突厥语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主任张定京教授主持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木再帕尔副研究员、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乌鲁木齐拜·杰特拜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阿塞拜疆籍专家阿利耶夫博士以及张定京教授本人作主旨报告。第一分会场讨论由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阿达来提副教授和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赵江民教授主持,第二分会场讨论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苗东霞教授和新疆伊犁师范学院孟毅教授主持。
在本次年会讨论中,与会学者围绕现代和古代突厥语言的词汇、语音、形态、语用、语法化和翻译、方言、语言文化、语言政策以及“一带一路”语种建设等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共同分享了学界在中国突厥语族语言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