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记音与国际音标国际研讨会于9月4日至5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顺利召开。国际音标在中国的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应用的程度越来越细致,无论田野调查、学术著述、还是词典编撰、语言教学,乃至计算机应用和印刷出版,都需要完整的国际音标知识和标准。但是,国际音标基本上是在西方语言的语音基础上创制的,并没有顾及到东亚语言的一些语音特点。此外,国际音标分类的合理性与可完善性,也都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内容。东方语言用国际音标记音,还有自己独特的规范,随着语言材料的数字化,必须加以统一,才能用计算机处理。为此,本次会议主题拟定以下三个方面:一、国际音标表的修订与完善(讨论稿);二、(中国语言的)记音规范及有关问题;三、国际音标的计算机处理。会后将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或以《东方语言学》专刊形式刊载。我所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室的江荻、燕海雄两位科研人员参与了本次会议的讨论。
附注:国际语音学会于1886年成立,自成立以来,制定了国际音标原则并开创了国际音标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全球化、计算机应用和病理语言研究等各门学科发展推动下,1989年在kiel召开国际语音学会新的大会,完善了学会的新原则、修订了新的音标表(其后有89版、93版、96版、05版)、创制了音标编号、完成了Unicode编码制作、批准了紊乱言语国际音标扩展表。这一系列工作使国际音标在全世界的应用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目前,国际音标在中国的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应用的程度越来越细致,无论田野调查、学术著述、还是词典编撰、语言教学,乃至计算机应用和印刷出版,都需要完整的国际音标知识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