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6--18日,由广西民族大学和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联合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国际会议,在广西民族大学圆满召开。来自日本、泰国、越南、老挝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中心、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烟台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1篇。
大会开幕式由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韦茂繁教授主持,广西民族大学校长何龙群教授、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副秘书长张继焦研究员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琦研究员先后致辞。
广西民族大学校长何龙群教授在欢迎辞中说,这次国际会议来自泰国、越南、老挝、日本及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交流中国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探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新问题、新动向,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术聚会。她说,经过长期的努力,广西民族大学在壮学、瑶学、中国与东南亚相关民族、跨国民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华南与东南亚相关民族、跨国民族研究方面,走出了一批在学术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和出版了一批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她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以民族学和东南亚语种为依托,以申报民族学、亚非语言文学博士点为契机,立足民族地区,面向东南亚,充分利用广西沿边沿海优势,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积极支持教师开展东南亚相关民族研究,为广西乃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副秘书长张继焦研究员在致辞中说,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虽然是多民族国家,但是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其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经验值得中国的学习和借鉴;同时,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引起东南亚地区和世界各国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各位专家学者相聚广西南宁,共同交流关于中国与东南亚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动向,这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多样文化和睦共处的亚洲有积极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琦研究员对长期以来关心中国广西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的外国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千百年来,壮族同胞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古籍相当丰富。广西与东南亚地缘相近,文化相似,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流。他认为,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与东南亚的学者们在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还存在尚未研究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次国际会议确定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国与东南亚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国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厉声研究员和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梁颖教授共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地区历史与社会研究广西工作站”揭匾。
大会主题发言由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周建新教授主持,来自越南、老挝、泰国、日本和中国的五位专家在大会上先后作了主题报告。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林柏南(Lam Ba Nam)教授在《越中边境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报告中分析认为,越南北部边境地区除了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以外,还有2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是越南与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区域,历史上这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越中边境地区的民族文化关系,具有官方和民间两种形式。泰国西北大学拉塔娜冯(Ratanaporn Sethakul)博士的报告The Lua of Keng Tung and Chiang Ma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Tai States对拉佤族(孟高棉语族)在缅甸景栋和泰国清迈的特殊地位、拉佤族与泰族的渊源关系以及拉佤人现今的生活状况进行了研究。她结合传统的泰族编年史认为,拉佤人是东南亚大陆泰王国的原住民。拉佤族和泰族生活在一起,实现了资源与文化共享,拉佤人的历史正是景栋历史与清迈历史的发端。老挝新闻文化部文化研究所所长占塔菲力(Chanthaphilith Chiemsisouraj)教授在Ban Xaphai—a Weavers Village in Southern Lao报告中对老挝南部一个民族织布工艺村班沙海进行了介绍。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先端人类科学研究部塚田诚之教授的报告《中国壮族与越南侬族民族关系和交流》对中国与东南亚之国境地区的跨境民族进行了分析。他通过比较分析广西的壮族与越南高平省的侬族文化认为,在中越边疆地区,中国有壮族,越南有侬族和岱族,侬族在历史上是从广西迁移过来的,两个民族原来属于同一个民族集团,在风俗习惯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广西民族大学张有隽教授则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东南亚人类学发展作了思考,他在《关于东南亚人类学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报告中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与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给本地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人类学家不能无视现实,脱离生活,躲进象牙塔里做学问。因为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处于发展中状态,现实生活要求我们加强对本地区各民族文化及其变迁的研究,以应对文化与社会急速变迁引发的问题。他建议,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要尽快创建亚洲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协会和学术刊物,搭起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
开幕式和大会主题发言结束后,会议围绕中国与东南亚跨国民族、边疆民族,中国与东南亚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民族与宗教等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会议期间,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有关人员还向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介绍了2008年世界大会的筹备情况,欢迎国内学者、东南亚学者和日本学者积极参加,并解答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相关问题。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界对东南亚各国民族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学者与东南亚各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为迎接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在中国召开建立起了一个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领域。
(由广西民族大学讲师李玉雄供稿,张继焦做了一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