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分组讨论
参观学习
参会人员合影
2011年8月27~28日,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北方民族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北方民族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三峡大学、吉首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贵州民族学院、宁夏大学等31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主持,北方民族大学校长任维桢教授、宁夏社科联主席徐永富研究员分别致辞,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作了题为《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百年行动纲要的若干思考》的重要讲话。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杨圣敏教授、北方民族大学副校长赵杰教授、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分别作了“中国的民族关系”、“回族在稳国兴国中的重要作用”、“ 谈中国特色民族学的构建——民族学本土化问题”的主题演讲。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昌东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丁宏教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主任张应强教授、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书记张跃教授就各自所在科研院/所学科布局、近期情况、未来设想作了大会发言。会议主要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讨论。
一、各研究机构相关情况
鲁建彪教授介绍了云南民族大学傈僳学研究中心情况、袁晓文研究员介绍了四川民族研究所情况、龚锐教授介绍了贵州民族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情况、何晓芳研究员介绍了辽宁民族和满学研究情况、杨德睿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情况、彭新良(中新美迪国际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介绍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情况、曾少聪教授介绍了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情况、曹大明博士介绍了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情况、刘谦副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情况、张海洋教授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情况。孙振玉、葛海亭、罗康隆、李筱文、吴忠军、张应强、龚黔兰、冯雪红、刘芝凤等与会学者,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就人类学民族学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各抒己见。罗康隆教授认为,人类学民族学没有学科之争,研究范式、理论基本是一致的;张应强教授认为,有很多现实问题,需提出解决方案,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上应与国际接轨,帮助政府解决问题,也知道自己的位置。通过各自的介绍,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知道了不同学术机构研究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间促进了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交流与学习。
二、《民族团结进步百年行动纲要》
学习、讨论了周明甫主任提出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百年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一重要课题。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该课题的现实意义:(1)国内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新时代呼唤我们重新审视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现在有很多人类和民族的问题需要我们这个学科——人类学民族学作出自己的回答,他国的一些模式,我们无法照搬,要建构出自己的一套理论;(2)研究内容的需要: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对民族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3)时代的需要:国家制定、调整相应的民族政策与法规,需要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作支撑;(4)研究路径的需要:也就是研究方法的需要,民族、宗教问题有很多研究领域,这里头有一个公众接受力的问题,我们怎么样去建立一个稳妥的、可操作的研究平台,对学术、对国家都有贡献,能够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另外,他阐释了民族团结的三层涵义:(1)统战意义上的团结;(2)平等意义上的团结:要尊重才能团结,要了解才能团结;(3)主体相互间的团结。围绕《纲要》,大家就其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达成共识认为:“团结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如果能有成果贡献给中国、世界,《纲要》是可以思考的。”
三、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人类学民族学使命
1.深入了解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内容。在西部大开发中,人类学与民族学可以做些什么?开发西部资源对当地居民带来什么?我们这个学科要关心什么问题?其实,诸如生态环境、民族关系、传统习俗、民族区域自治、文化的保护等都是人类学与民族学应该进行总结、反思与评估的现实问题。
2.探讨西部大开发。东北叫“振兴”,中部叫“崛起”,西部叫“大开发”。国家与地方,用“发展”或“建设”,可能更为妥帖。
3. 中国由东部与西部组成,要增加东部与西部人的理解。
4. 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想法。人类学与民族学主流学科反思自己的问题,揭示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的特点,适应时代的发展。
5. 保护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维护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的权益,这有利于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四、如何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多关注少数民族的民权和民生;需要高的研究平台;要研究如何提升西部人民的幸福感,把目光放在西部人民的身上;挖掘我国历代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政策;国家强调公民的身份,不要过分强调少数民族的身份。
五、国外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动态与借鉴
1.重要性。中国的民族学研究,除了要立足本土,也要放眼世界,加强海外民族的研究,特别是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和民族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实地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2.国外人类学与民族学。要研究发展中国家,把发展中国家的案例放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平台上。
3.国外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成立“国外民族研究中心”,把世界民族志研究放在第三世界,主要是亚洲和非洲;云南大学民族学研究院开展东南亚海外民族研究;北大高丙中带领学生做海外民族志研究;厦门大学早在20世纪30年代,林惠祥就开始从事东南亚马来族方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的世界民族研究室一直在做世界民族方面研究。
4.世界民族政策研究。国际上流行的民族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1)同化政策;(2)国民一体化模式;(3)多元文化主义政策;(4)保留地制度;(5)民族联邦制;(6)民族区域自治;(7)地方自治;(8)民族政党制。结合中国的实际,这些理论,我们可以反思和适当借鉴。
六、如何促进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
1.学科的定位。人类学与民族学要做整体和根本问题的研究。民族是一个综合体,而不仅仅是文化的群体,我们必须研究民族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仅限于文化方面。要做主流的研究,既要做传统的相对落后的民族、较少民族的研究,也要做大民族、国家关注的民族问题的研究,才能对国家和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2.加强应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追求根本问题,人生的终极问题。人为什么会不平等,财富分配为什么不均匀,等等。
3.理论方面。我们要以马克思民族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但也要吸收国外民族理论。
4.研究方法。既注重田野调查,也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5.研究资料。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献资料。
6.是否要分人类学与民族学,有待进一步研究。
七、关于筹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及研究工作的建议
就本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召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的初步方案》共识如下。
1.人类学民族学年会是一个重要的交流信息的平台,会议主题第一年可以宽泛一些,以后则以专题为好。
2.向理事会汇报年度报告与下一年的计划。
3.承办年会的单位负责食宿、考察费用,不要收取会务费。
4.“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突出贡献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优秀论著奖”评选事宜,要界定“突出贡献”和“优秀论著”,成立评委会,做到公正和公平。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作了会议总结发言,指出“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有五个特点:针对性强,结合当前重大民族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内容丰富,增加了有关单位的经验介绍;承办单位专门为本次会议准备了科研成果展;所安排学术考察点人文与自然景观并重;领导重视。会议达成了两项重要共识:明确了我们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历史使命,即贡献社会;《纲要》得到大家赞可,明确了努力共进的方向。在联席会议已有平台基础上,再打造几个平台:建一批研究基地;筹划培训人才的一个高级研修班,分期分批培训;建立若干个专业委员会。他强调,共同努力,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变成中国的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