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南昌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所协办的“中国语言的比较与类型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5月8日至9日在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园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日本金泽大学以及香港本地学者计16位学者应邀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正如主办者香港科技大学张敏教授所说的“以中国境内语言(包括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及中国语言与世界其他语言的比较和类型学研究为议题,交流研究成果,期冀推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次会议形式为小规模、高层次、且主题明确的学术研讨”。简言之,本次会议尽管语法方面的文章多,词汇、语音方面相对较少,但最大的特点就是跨语言研究的视野。
学术会上所演讲的论文题目:
5月8日:
费国华: 声调的声学重构
岩田礼; 论词汇变化的机制―类音牵引、同音冲突、类化、混淆
洪波: 汉藏系语言类别词的比较研究
吴福祥: “台语化”抑或“汉语化”?―汉语与台语(及其他东南亚语言)结构相似性的渊源
陆丙甫: 论“整体-部分、多量-少量”优势顺序的普遍性
朱晓农; 世界语言的语音类型
郭锐: 副词的补充义与相关义项的语义地图
孙景涛: 语义虚化与除去口腔阻塞化
项梦冰: 汉语方言研究中的地理和类型视角
5月9日:
刘丹青: 语言库藏类型学
黄成龙: 汉藏语的处所动词
张敏: “动后限制”的区域推移及其实质
潘秋平: 从认知和类型学看上古汉语的句式
姚玉敏: 汉语方言中趋向式的类型
唐正大: 状语突显与宾语突显-西北方言相对于标准官话的类型学研究
汪锋: 当语言类型学遇到历史语言学-以汉语程度副词的发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