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作者:王春辉发表时间:2011-06-03
文化安全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世界性主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传统领域安全的重要内容。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文化,不仅可以形成巨大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而且这种认同感和凝聚力所形成的文化屏障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家的整体安全度,特别是冷战以降,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也愈加深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疆这样一个民族成分众多,文化传统迥异的地区,维护文化安全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新疆爆发的75 重大暴力事件, 说明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纠结而成的三股势力仍然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首要因素, 也显示了不同文化的异质性离散了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及主体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充分体现了新疆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一、新疆多元文化的特点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新疆自古以来就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 既是许多民族繁衍生息迁徙流动的聚集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和融合之地。新疆地区的多元文化背景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 民族成分和民族文化多样。新疆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俄罗斯等13个世居民族,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他民族也不断进人新疆定居。新疆现有民族55个,这种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是众多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新疆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生态环境、生计方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体现着和汉族迥异独特的文化特征。
第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和多民族分布的格局一样,新疆也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地区。新疆地处欧亚非三大陆的折冲处, 曾经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儒家等几大文化发展 、传播、交流、碰撞的十字路口。在新疆历史上,曾经有着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宗教,如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先后在新疆广泛传播。时至今 日,虽然有些宗教,如袄教和摩尼教已经衰落, 但对少数民族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少数民族的节日仪式中仍然可以看到这些宗教习俗的影子。而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等在新疆仍然流行至今, 有的民族是全民信教, 如维吾尔族,宗教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也是其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
第三,跨国民族颇多。新疆不仅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一个跨国民族颇多的地区。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吉克、俄罗斯等民族均属于跨国民族,有些民族跨居两国,如哈萨克族, 主要居住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有的民族则跨居多国,如维吾尔族, 除中国以外,在中亚和西亚的几个国家也有分布。新疆跨国民族的情况比较复杂, 有的民族在境外有自己的民族国家, 如哈萨克族、柯尔克族、俄罗斯族和蒙古族等,有的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是因其共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 与境外的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等。
第四,移民社会的特点显著。多民族聚居的历史发展轨迹, 也说明了新疆是一个人口迁徙比较频繁的地区。自西汉以来, 这里就先后生活着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回鹊、契丹、蒙古等草原迁移民族,而且还有中亚和欧洲的迁移民族,特别是从中原地区的从先秦以来就先后来新疆生活的汉族。新疆地区的人口流动不仅发生在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 由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劳改人员进疆,国家计划移民进疆,自发移人新疆等原因,新疆人口流动更为频繁。在多民族聚居的新疆,移民也成为其中一个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群体。
以上新疆多元文化的诸多特点,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给新疆地区的民族关系、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隐患。
二、新疆文化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化是文明的载体。自冷战结束后,以文化为载体的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 以塞缪尔·亨廷顿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认为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新疆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新疆的文化安全主要面临着文化差异的共存性问题、宗教信仰问题、如何处理跨国民族的文化交流问题、移民文化和新疆传统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等。
首先是文化的异质性问题。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地域性的文明生存方式。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历史当作人类历史主要的戏剧性场面来撰写。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在新疆内部的地域性文明和文化的碰撞和冲突。新疆的各个民族均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由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在长期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民族心理和行为的不同, 不同民族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关系也会形成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紧张乃至冲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隔阂导致的文化误解甚至冲突, 给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其次是宗教信仰的问题。如前所述,新疆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地区, 宗教信仰的不同也是民族差别的一个重要体现。宗教信仰往往保持着一种历史的持久性。在新疆,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它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深深地渗人到了各民族精神的内部, 而且,宗教情感往往与民族情感交织渗透在一起, 宗教成为民族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既然宗教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那么, 一旦产生宗教信仰的隔膜和冲突, 就必然会引发威胁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因素, 给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此外,宗教信仰往往也是三股势力借以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工具,他们打着宗教的幌子, 蒙蔽少数民族群众,从宗教、文化等方面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了分裂思想的宣传和舆论准备, 并与在境外的东突分子相勾联, 内外策应,制造了一系列以分裂主义为目的的暴力恐怖事件, 对新疆的安全与稳定、经济建设和民族团结造成了严重危害。
再次是跨国民族问题。冷战以来,特别是苏联解体和中亚五国相继成立之后, 中国跨国民族问题不断凸显, 成为影响新疆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问题。20世纪90年代,与我国有关的几个跨国民族, 如哈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在中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对新疆同源少数民族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特别是部分维吾尔族人在东突分子的唆使和蛊惑下意欲建立独立的国家,在新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影响了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而且,就文化的倾向性而言, 如果某一跨国民族的主体部分建立了主权国家, 其分属于不同国家的跨国民族往往会产生回归的欲望,对其所在国的主体国家认同意识就会随之淡化。在新疆,把中亚成立的同源民族国家视为自己的祖国的思想也存在于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之间, 这些现象极不利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安全。而且,跨国民族问题往往也与三股势力密切相关,境外跨国民族主权国家的建立,是疆独分子进行分裂活动的重要筹码。
第四,移民与民族关系问题。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关系问题也是 目前困扰新疆稳定的一个因素 虽然大量移民在开发和建设新疆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 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和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等问题, 人口大量增加使得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出现紧张, 由此,在不同民族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一些民族利用其宗教信仰的凝聚力,号召在新疆资源和财富上进行重新分配并且提出了一些民族间对抗的斗争号召[1]同时,也应看到, 除了传统的世居汉族外,新近移民新疆的内地汉族在文化上还没有完全融人到新疆的多元文化格局中去。再者,边疆赚钱, 内地养老的功利主义思想也对新疆的民族融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一些少数民族利用宗教问题进行文化对抗, 加之来新疆工作的内地移民没有完全融人到新疆多元文化中去, 与当地民族之间缺少良性的互动关系, 对新疆的文化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此外, 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中还包括民族传统文化不适应新的价值观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因为个体能力的差异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不能适应新的经济体制而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这些贫穷的少数民族群众会对政府产生失望和抵触心理, 从而更容易受到他人的煽动和利用, 作出一些抵制政府发展新疆政策的极端行为, 这也是造成新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现阶段,新疆面临的文化安全威胁是多方面的, 这些问题也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 给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超越单纯民族文化认同,塑造各民族共同认同的中国人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 国家认同,在当下的新疆显得尤为重要。
三、构建新疆文化安全的策略分析
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地区面临的文化安全威胁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从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人手凝聚国家认同,是消解文化威胁,构建和谐新疆的有效途径。
第一, 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培养和巩固。中华民族在民族构成上是多元一体格局, 56个民族是多元, 中华民族是一体。中华民族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都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但我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政策, 虽然是为了适应迫切需要了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的现实需要, 但也带来了一个在现阶段日益凸显的负面影响, 即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多样性的同时,往往更多地强调少数民族的自我认同, 而在客观上淡化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所以,应该加强对新一代新疆人的中华民族认同的情感和认知培养,正确认识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 自觉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人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尤其要在各族青少年中开始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深人宣传新疆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 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总之,强化和巩固中华民族认同的思想意识,降低狭隘民族主义的不利影响, 是维护新疆文化安全的一个重要策略。
第二, 超越单纯民族文化, 塑造中国人的文化对多民族国家和地区而言,维护文化安全的关键,就是构建一个人人认同的主流文化。多元文化主义在保障和构建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缺陷, 容易导致只重个性而忽视共性,也容易导致倾向分离而缺乏整合。对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过分渲染, 对少数民族文化自觉的过分执着,很容易转变成激进狭隘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为了构建自己民族的认同,往往对不同文化传统中那些相通的 、相同的部分视而不见, 却十分执着地专注于发掘那些相异或不同之处, 如果民族和文化认同的维持是建立在求异而不是求同的基础之上,那么它必将会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股分裂势力。新疆的民族分裂势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这种单纯民族文化认同来隔离对主体国家的认同。
所以,对于多民族共生并存的新疆来说,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非常迫切的现实任务。在多种思想互相激荡, 多种观念交织并存的多元发展局势中, 如何从各民族历史和文化中重塑一种人人认同的中华民族主体文化, 是提高民族向心力与主体国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措施, 是维护新疆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减少民族文化冲突的根本机制。从世界范围看, 无论是美国还是西方其他国家,文化认同的稳定性大于政治认同。值得吸取的教训是, 苏联的解体也是因为它在创建民族认同时,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单一的政治形态,只强调政治一体,只强调各族的文化,却没有建立起一个苏维埃国家的主体文化。所以,苏联分裂和东欧巨变是民族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新疆地区,需要在文化多元的现实下整合出一个大文化框架, 即!中国人的文化,从共同文化人手凝聚民族认同, 以共同的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的血脉, 以共同文化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以 中国人的文化促动中国人的认同意识。
第三, 重新审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宗教信仰问题。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可以安定社会,凝聚民族向心力。在当今的民族与国家冲突中, 宗教问题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如果宗教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国家间的战争。
第四,大力发展新疆经济.经济安全是文化安全的保障.应该承认, 目前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较东部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新疆内部,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在民族之间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加快新疆发展是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2 1世纪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和战略选择, 是我国实施周边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不仅具有重要大的经济意义, 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 国家对新疆要进一步合理资源配置,加强经济建设, 以西部大开发战略进步带动少数民族经济地区的经济建设步伐, 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缩小与内地的差距,使各民族群众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消解在经济发展中因收人差距问题引起的不满情绪,凝聚民族向心力, 增强各民族群众共同建设新疆、繁荣祖国的凝聚力。
第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是文明的传播路径,在具有共通语言的地域中,常常会出现共同的价值观和向心力现阶段,汉语不仅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新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一方面可以使少数民族群众能够更多更快地吸收先进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 更好更快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缩小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上的差距, 实现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 随着少数民族群众汉语水平的普遍提高, 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会随之深人和广泛,从而增进民族之间的情感互信与价值认同,消饵因文化的异质性而产生的隔膜和误解, 促进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构建新疆和谐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