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劳动力文化程度变化情况
(五)农民收入水平仍较低,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从新疆看,2007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近3200元,而2007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达到3.28:1,绝对额相差9646元,占总人口的60%的农村居民只购买了不到1/3的消费品。目前城乡居民的消费品水平总体上至少相差10年以上。城市开发力度不足,农民市场信息不灵,增收途径单一,加之农资价格上涨致使农业生产或提高,农民增收和稳定获得非农收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二、新疆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历史性重任,事关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事关和谐社会的实现。加快推进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尊重民意、民办公助,整合投资,创新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的原则、确保取得成效。为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有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条件。一是加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抓好农村节水灌溉,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六小工程”建设,抓好抗震安居、通住、广播电视等工程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抓好天然草原恢复、稳步推进农田林网化、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使群众长远利益的实现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三是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促使各农村金融主体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教育网点的布局规划和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学校设施,能够提高农村教育设施的规模和档次。 (二)转变观点,统筹城乡发展。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是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传统思想,只要改变观念,才能力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其次统筹城乡的教育发展。富裕农民,必须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必须加快开展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岗前培训、学技术,创造就业条件。 (三)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理、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划分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划分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又提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四)制订人才激励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目前,农村普遍缺乏管理和科技人才,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执业医生和护士,农业生产方式、牧业养殖方式还比较传统落后,迫切需要引进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基层人才奇缺,上层人浮于事。希望政府能制订相应的人才鼓励政策,一方面加大农牧民的培训,另一方面引导各类人才下乡入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智力支撑。 (五)完善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为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水平。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先锋模范作用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靠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二靠党员的模范带头;三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六)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效益。首先突出区域比较优势,适当集中,连片发展,把农业内部的文章做足做好。其次积极开辟农村以外的发展空间,鼓励引导农民走出田地、走出农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开辟非农产业增收渠道。再次政府要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劳动保障制度。 最后政府采取积极引导、乡镇组织、大户牵头、农民自愿的办法来推动农民走出去。同时,下大力气对农民开展技能培训,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和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