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作者:张凌茹发表时间:2011-06-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没有教育的大发展,就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不会有新疆自治区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 持续和快速发展。教育发展是摆脱落后的必要条件,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新疆教育的现状
1.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 多语种、 多宗教并存的边疆民族自治地区。全区有47个民族成份, 1700多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 61. 42%。新中国成立以前,新疆教育十分落后,据统计资料表明, 1949年全疆仅有1所规模很小的高等学校,新疆学院,学生379人,教师36人;有中等专业学校 11所,学生1975人,教师 134人;中学 9所,学生 2925人,教师 172人;小学1335所,学生 197850人,教师77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19. 8%,社会文盲率则高达9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全疆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已基本形成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出发点,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框架,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模式。全疆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8926所,在校学生440. 1万人,专任教师25. 5万人。目前,全区已有92个县 (市)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 8%,基本完成了现阶段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双语”教育工程加快推进,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广大农牧区普遍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的“ 两免一补”,各级各类教育投入逐步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新疆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尤其在贫困地区,无论是在领导干部里还是在普通群众之中,不重视教育、不尊重知识、 不尊重人才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2.教育与社会经济生活脱节
在农村与边远地区,学校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几乎没有联系,教育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教育模式基本是仿照发达地区的,教育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严重脱离本地生产和生活实际,并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于教育观念陈旧,中小学教育只是单一的文化教育,严重脱离社会与生产实际现象严重,不能从教育发展中获得经济利益。目前,新疆的这种脱离当地实际的教育不但起不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还使得“读书无用论” 在新疆很多地方获得了存在和巩固的现实基础。这样的教育极大地影响了群众参与教育的极积性,而且极可能因为投资的浪费和“文凭疾病”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阻力。
3.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落后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 61.42%,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占少数民族人口数的比例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 /3。尤其女童教育出现“ 三低一高”,即入学率低、巩固率低,在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低,辍学率高。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文化观念、家长受教育水平、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女童往往不能上学或中途辍学,严重影响人口的总体素质。
4.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新疆自然条件差,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很难让优秀的教师长期安心工作。新疆有30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贫困县,内地的许多大学生、甚至新疆的大学生都不愿到这些贫困县任教。从新疆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偏少。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科研能力等,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5.教育投资体制依然是单一计划体制
教育投资渠道不畅,除上级拨款和国家扶贫之外的投资很有限。由于新疆自身经济相对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难以支撑庞大的教育体系。
三、新疆教育发展的战略措施
1.克服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是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观念
教育是公共事业,又是为社会经济各部门以及各行各业提供知识能量和智力支持的产业。它是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之一。因此,要更新观念,认认真真地把教育当作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来抓;要教育广大群众克服读书无用的思想,消除轻视女童受教育的偏见,从而营造一种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2.新疆教育发展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要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教育要结合经济、社会的要求和文化的特点,对教育的管理体制、 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增强新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要保证“普九” 并提高其普及程度,必须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要紧紧围绕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形成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高等教育在保持自身优势学科的前提下,要根据西部大开发将形成的新经济结构积极先行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要更多的利用和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从实际出发,及时开办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实施短期和长期、非学历和学历相结合,以前者为主的培训,使之即学即用,学用结合。
3.提高对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教育战线上的各民族干部教师,必须要从战略的高度向农民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要致富靠能力”,而能力的提高靠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要改变轻视知识及“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确立知识就是财富,脱贫致富必须教育领先的思想。改变“就贫扶贫 ”的片面做法,坚持“愚贫并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智力人才开发利用并重并举的方针,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克服工作中的急功近利的思想,纠正群众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子女教育的短期行为,为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
4.发展新疆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采取优惠措施充实教师队伍。第一,提高教师的待遇,解决教师住房难,子女就业难,求医难等实际生活问题。同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大学生到新疆农村任教。第二,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很多偏远地区不仅教师数量不足,而且整体素质偏低。因此要办好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院,发展函授和广播电视教育,并与外地高等院校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培训师资。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教师队伍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第三,加强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办好自己的师范学校,在财力、人力、物力上予以保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定向培养。同时,发达地区也应承担为偏远落后地区培养师资的任务。并动员回乡的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第四,有计划地对少数民族生源进行师范教育,定向委培,补充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第五,实行对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强化培训,加强民汉学校的对口交流活动,带动少数民族教师学习好汉语,以汉语为突破口,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用汉语阅读教学参考书的能力,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质量。
5.增加教育投入是实施新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
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设法加大投资力度,政府的教育投资应始终是偏远地区教育经费的主渠道;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积极鼓励企业、 团体、私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到新疆投资兴校,抓好“希望工程”,争取国外贷款等,逐步形成如《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所强调的“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国家要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并且把重点放在贫困山区、牧区和边远地区。
四、 新疆教育的发展规划
力争到 2010年,新疆教育发展整体上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两基”攻坚任务,“ 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小学、 初中学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5%左右,在城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5%左右;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使其入学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双语 ”教学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特别是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基本消除危房。展望 2020年,新疆教育发展整体上接近中等发达省市的水平。基本实现基础教育在区域内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均校舍面积达到全国标准;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部分重点学科建设接近或达到国家先进水平,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35%左右。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实现。
回顾过去,成绩显著;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教育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思考,只要各级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及人民群众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着力解决,新疆的教育事业将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 《新疆辉煌五十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9.
[2] 《中国教育报》2007, 12.
[3]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教育发展》 [J ] . (一) (二)《教育研究》 , 2000.
[4] 李慧勤.《教育脱贫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0.
文章出处: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年04期